建筑消防、防排煙常識
建筑物的分類
1.按建筑物內是否有人員進行生產、生活活動分類:
建筑物(如住宅、學校、影劇院等),構筑物(如水塔、煙囪、堤壩等)。
2.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分類:
1)民用建筑:住宅、學校、商業等;
2)工業建筑:生產廠房、輔助生產廠房等;
3)農業建筑:糧倉、禽、畜飼養場等。
3.按建筑結構分類:
木結構建筑:承重構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
磚木結構建筑:磚石承重,木材做樓板、屋架;
磚混結構建筑:磚墻、鋼筋混凝土樓板建造的建筑;
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承重構件均采用鋼筋混凝土;
鋼結構建筑:全部用鋼柱、鋼屋架建造的建筑。
4.按建筑構件制作方法、傳力方式及使用的材料分類:
砌體結構、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板墻結構、特種結構。
5.按建筑高度分類:
1)單層、多層建筑:
9層及9層以下的居住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過24m(或已超過24m但為單層)的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
2)高層建筑:
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層設置商業網點的住宅);
建筑高度超過24m且為2層以上的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超過24m的2層及2層以上的廠房,庫房等高層工業建筑。
3)地下建筑:
在地下通過開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間,其外部由巖石或土層包圍,只有內部空間,無外部空間。
高層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分類:
一類高層居住建筑:19層及19層以上的住宅;
二類高層居住建筑:10層及18層的住宅;
一類高層公共建筑:醫院、高級旅館、建筑高度超過50米或24米以上部分的任一樓層的建筑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
的商業樓、展覽樓、綜合樓等。
二類高層公共建筑:除一類以外的公共建筑,省級以下的郵政樓、防災指揮調度樓、廣播電視樓等。
工業建筑按生產類別及儲存物品類別分類:
工業建筑按生產類別及儲存物品類別的火災危險性特征,分為甲、乙、丙、丁、戊類五種類別:
甲、乙類為易燃易爆:汽油、液化石油氣、一氧化碳、氧氣;
丙類為可燃:潤滑油、瀝青紙張、棉、毛、絲、麻;
丁類為難燃: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
戊類為不燃:鋼材、鋁材、玻璃、石膏、水泥及其制品。
建筑物的構造
屋頂、門窗、樓梯及樓梯間、樓地層、墻體或柱、基礎。
門:建筑物的出入口
按建造材料:木質、鋼制、鋼木、塑料、玻璃、鋁合金等;
按開門形式:平開門、旋轉門、推拉門、折門、卷簾門等;
按防火等級:甲級、乙級、丙級防火門。
安全疏散用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卷簾門、旋轉門。
樓梯:樓房建筑中聯系上下各層的垂直交通設施。
組成:樓梯段、平臺、欄桿和扶手。
按材料:木樓梯、鋼筋混凝土樓梯和鋼樓梯等;
按設置的位置:室內樓梯和室外樓梯;
按樓層間梯段數量及其平面布置形式:
單跑樓梯、雙跑樓梯、三跑樓梯和剪刀樓梯等。
樓梯間:是用樓梯間墻體將樓梯與走道和其他房間隔開的單獨空間。
敞開樓梯間:是指建筑物內由墻體等圍護構件構成的無封閉防煙功能,且與其他使用空間相通的樓梯間。
封閉樓梯間:是指用耐火建筑構件分隔,能防止煙和熱氣進入的樓梯間。高層民用建筑和高層工業建筑中封閉樓
梯間的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乙級防火門。
防煙樓梯間:在樓梯間入口處設有防煙前室或設專供排煙用的陽臺、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樓梯間的的門均為乙
級防火門的樓梯間。
建筑火災的發展和蔓延規律
建筑火災發展過程有其客觀規律,一定的原因下發生,一定的條件下發展,一定的程度開始衰減?;馂某跗鹜ǔ?/div>
是局部、緩慢的,但隨著熱量聚集而愈燒愈烈,當達到最大值時,在某種作用下又逐漸衰落,甚至熄滅。了解火
災的發展與蔓延規律,掌握其內在規律,有助于我們理解各種建筑防火措施,采取相應的消防對策,保障建筑消
防安全。
一、建筑火災的發展過程
根據室內火災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特點,將火災發展分為初起、成長發展、猛烈、衰減四個階段。
火災初起階段:火災燃燒面積不大,限于起火點附近,室內溫差大,平均溫度不高,發展速度緩慢,此階段一般
在5-20分鐘之間。
此階段是滅火的最有利時機,及早發現,可以控制和消滅火災,因此配備適當數量的滅火器很有必要。同時,人
員應在這一階段盡快疏散出房間。
火災成長發展階段:火災燃燒面積迅速擴大,室內溫度不斷升高,整個房間所有可燃物全部卷入火災之中,發生
轟燃,燃燒猛烈,溫度升高快。
此時,火災已經發展到不可控制的階段,人員如果在轟燃之前未從室內逃出,將有生命危險。
火災猛烈階段:室內所有可燃物猛烈燃燒,房間內溫度升高快,持續性高溫,最高溫度可達1100℃?;鹧?、高溫
煙氣從房間的開口大量噴出,建筑物局部或整體坍塌。
火災衰減階段:室內可燃物燃盡,溫度逐漸下降,火場的余熱維持一段時間高溫,大約在200-300℃,燃燒趨于
熄滅。
二、建筑火災蔓延的方式和途徑
蔓延方式
熱傳導:熱量通過導熱性能好的建筑構件或建筑設備傳導。
熱輻射:是相鄰建筑之間和起火房間內部燃燒蔓延的主要方式之一。
熱對流:是火災區域的高溫燃燒產物與火災區域外的冷空氣發生強烈流動,將高溫燃燒產物流傳到較遠處。
蔓延途徑:
1、火災在水平方向蔓延
(1)未設防火分區
(2)洞口分隔不完善
(3)火災在吊頂內部空間蔓延
(4)火災通過可燃的隔墻、吊頂、地毯等蔓延。
2、火災通過豎井蔓延
(1)樓梯間
(2)電梯井
(3)其他豎井——管道井、電纜井、垃圾井
3、火災由窗口向上層蔓延。
4、火災通過空調系統管道蔓延。
建筑材料的分類及燃燒性能分級
建筑材料:指各類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結構材料和各種裝飾裝修材料。
按材料的化學構成分類: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復合材料;
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類:結構、構造、防水、地面、裝修、絕熱、吸聲、衛生工程、防火材料。
建筑材料燃燒性能:當材料燃燒或遇火時所發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學變化。
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為A1、A2、B、C、D、E、F七個級別。
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限
建筑構件:指構成建筑物的基礎、墻體或柱、樓板、樓梯、門窗、屋頂等。
燃燒性能分類:
不燃燒體:磚墻體、鋼屋架;
難燃燒體:木質防火門、水泥刨花板;
燃燒體:木柱、木屋架、木梁。
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是判定建筑構件承受火災能力的兩個基本要素。
建筑物的耐火等級
含義:指建筑物耐火程度或耐火性能。
劃分依據:以樓板作為建筑物耐火極限的基準,分為一、二、三、四級。
如何選擇: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其在使用中的火災危害性。性質重要、人員密集、發生火災后損失大、影響大
、傷亡大的公共建筑物應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甲、乙類生產廠房只允許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
建筑總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建筑總平面布局是建筑防火需考慮的一項重要內容,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生產經營規模、建筑高度、建筑
體積及火災危險性、所處的環境、地形、風向等因素,合理確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和消防水源等
。
一、建筑選址
周圍環境選擇
地勢條件選擇
考慮主導風向
劃分功能區
二、防火間距
防止著火建筑的輻射熱在一定時間內引燃相鄰建筑,且便于消防撲救的間隔距離??梢苑乐够馂穆?,為消防撲
救創造條件?,F行國家標準對各類建(構)筑物、堆場、儲罐等之間的防火間距均作了具體規定。
三、消防車道和消防撲救面
消防車道:確?;馂陌l生時,消防車能暢通無阻,迅速到達火場,及時撲滅火災。
消防撲救面:登高消防車能靠近高層主體建筑,便于消防車作業和消防人員進入高層建筑救人和滅火的建筑立面
。
建筑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
建筑防火分區的含義
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耐火樓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
分蔓延的局部空間,稱為建筑物的防火分區。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災的基本空間單元。
建筑防火分區的劃分
劃分目的:將火勢控制在局部區域內,避免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其它部位蔓延擴大,以便于人員安全疏
散,降低火災損失。
劃分應根據建筑物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以及建筑物耐火等級、建筑物規模、室內容納人員和可燃物的數量
、人員疏散難易程度及建設投資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建筑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
建筑防火分區的類型
水平防火分區:在同一個水平面內,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如防火墻、防火門、防火卷簾等
),將該樓層在水平方向分隔為若干個防火區域、防火單元。
垂直防火分區:在建筑上、下層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樓板和窗間墻等構件進行分隔。
劃分原則
分區的劃分必須與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統一;
分區應保證安全疏散的正常和優先;
分隔物應首先選用固定分隔物;
越重要、越危險的區域防火分區面積越??;
設有自動滅火系統的防火分區,其允許最大建筑面積可按要求增加一倍。
建筑防煙分區的含義
在建筑屋頂或頂棚、吊頂下采用具有檔煙功能的構配件進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煙能力的空間稱為防
煙分區。
劃分目的
控制煙氣——排煙系統排出室外——防止蔓延——人員安全疏散。
劃分構件
擋煙隔墻、擋煙梁、擋煙垂壁
劃分原則
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
每個防煙分區一般控制在500m2以內,建筑物頂棚在3米以上時允許適當擴大,但最大不超過1000m2;
凈空高度超過6米的房間,不劃分防煙分區。
更多內容:江門安全網 www.razlapente.com